赖念华 | 作为子女,如何走进老人的内心?
▲ 图片来源:Gary Bunt
此念直播预告
「此念」将邀请赖念华,一起探讨「为人生下半场预备——退休生涯」,3月6日,此念视频号19:30 直播,欢迎大家预约观看!
导读
赖念华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,关爱老人有哪些误区,需要避哪些坑?
面对失智的老人,应该如何互动?如何知晓老人的需要?如何让老人体现价值感?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?
如果你身边有老人,相信这篇文字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启示。
cinian
▲ 点击观看【此念读书】视频号
赖念华
台湾台北教育大学心理咨商系荣休教授
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国际客座教授
国际傅尔布莱特学术交流基金会之资深学者研究奖
台湾心理剧学会认证的训练师及导演
2019年台湾心理治疗联合会「终身奉献成就奖」
01
要不要跟老人谈论死亡?
▲图片来源:Gary Bunt
我妈妈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,她在70岁之前就买了生前契约。
买了生前契约就意味着,当她去世之后,家属只需打个电话,她的所有后事都会有人帮忙料理。
这对子女来说,无疑减少了很大负担。
记得妈妈在六十几岁的时候,就告诉我,她已经给自己和爸爸买了生前契约,还告诉我契约放在哪里了,等她病危送到医院的时候,就可以联络上面的电话,他们会预备所有的后事,让我们不用担心,而且她已经把钱付了。
有些没有预备好的老人,比如像我的公婆,是不能谈论死亡的。
当时公公快九十岁了,我一直跟先生说,你要不要跟他们谈一下,至少你们兄弟姐妹要不要讨论一下,他在生命最后有什么期待?
作为子女,我们自己先要预备,我们有没有能力去面对死亡的议题,像我先生是没办法谈这个主题的,他的兄弟姐妹也没法谈,更不可能跟父母谈这个主题。
当我的公公被送进加护病房,面临是否要插管急救的时候,他的孩子们都很为难,我是媳妇,媳妇在这个时候是不能说话的。
我亲历了整个过程,本来只是一个感冒,公公是在没有预备的情况下送进医院的,在医院呛到之后需要急救,就插了管,一直到他离开,一年多时间里管子从来没拔掉过。
我的公公是一个非常硬朗的人,这是他人生第二次住院,我相信他是不能接受的。
02
让老人见他最想见的人
▲图片来源:Gary Bunt
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,加护病房的探视时间很短,我就跟我先生说,是不是要让孩子们先去探视,一定要让公公最想见的人先进去,而不是说我想去就去,这时候不是为自己做决定。
公公最想见的一定是我先生,还有他的孙子,所以我希望他们可以先进去,通常我最后才会进去,如果时间不够可能我也进不了。
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,当时公公因为插管不能说话,我们就想了很多办法跟他互动,连医院的护士都觉得我们好有创意。
因为不能动,他每天只能看一个方向,我们就写了一个大字报“爸爸我们好爱你”,然后就贴在天花板上,让他能看见我们想对他说的话,我儿子写了“爷爷你赶快好,过年我们要一起打牌”。
公公看到那些的时候,就非常感动。
我知道公公非常想念我的婆婆,但是婆婆没办法去医院,我就想了一个办法。
我就先回家去训练婆婆,就是让她叫我公公的名字,然后问你要跟他说什么,你想不想他,你爱不爱他?访谈完了,我就跟她说,我现在要录视频了哦。
可是你知道吗?对一个老人家来讲,对着摄像机看到自己的时候,她是没有办法说话的。我就让先生用另外一个手机,拍的是我公公的照片,我就跟她讲说,“妈妈,你要赶快看,爸爸在这边,你要跟他说什么?你想不想他?”后来听到我婆婆说的那一段话,我都很感动。
她叫我公公的名字,然后告诉他说,“我想你,我在家等你,你要赶快回来。”
录好以后,就让我先生去探视的时候,播那段影片让公公看。你知道吗?我的公公看到那个部分,整个人就开始笑了,然后一直点头。
我们不时会换一个视频,带过去给公公看,让他可以跟婆婆以这种方式互动。
03
什么是病床上的人最想要的?
▲图片来源:Gary Bunt
在生命末期,公公不能继续在医院了,又面临着一个选择,到底是回家还是进安养中心?
我们看了一些很好的安养院,但是一听说老人要做腹膜透析,就不愿意接收,因为太麻烦了。
有些愿意接收的安养院,环境又不太好,我跟先生说,我猜爸爸如果来到这边,他真的会觉得生不如死。
我们又很担心,如果接回家里住,我们的照顾不太专业,会不会有什么闪失。这时候我又跑去问我妈妈,如果你现在跟我公公一样的时候,如果你回家只能够活两个月,到安养中心可以有五年的时间,你要选哪一个?
我妈妈就告诉我说,她会选两个月,不要去安养中心,她想看到家人,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。
跟父母对话的时候,就要利用这样的方式去对话,你就会知道很多答案,他们会透过别人来说出自己的想法。
最后我先生跟他的兄弟姐妹一起做了决定,接爸爸回家。
我们真的就把公公的房间弄得像加护病房一样,进去的程序跟进病房完全一样,因为他需要抽痰,需要透析,需要呼吸机,全套设备都准备好了。
有一天公公躺在床上,他没办法说话,就用嘴型问我们,妈妈呢?
他想念自己的太太了,因为在熟悉的环境里看不到他的太太。
因为婆婆身上有造口,担心感染就一直没进公公的房间。
最后我跟先生做了一个决定,在妈妈洗完澡消毒清洁之后,用轮椅把妈妈推到他的房间来。
我把那一幕拍下来了,两位九十几岁的老人,斑驳的双手慢慢去抓住对方,抚摸着对方的手。
公公用嘴型告诉婆婆说,“我很爱你”。
婆婆也回应了他一句话,说“我也很爱你”。
当时我自己也流泪了,我觉得接公公回家是值得的,虽然回家后经常要叫救护车送医院,但是整个过程对我们来讲,尤其是对孩子来讲,也很疗愈。
我相信对我公公来说也很疗愈,因为那是他最想做的事情,对我的婆婆来说也很疗愈。
这就是我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,老人躺在病床上的时候,我们就要去思考的几件事,什么是躺在病床上的人最想要的?那就是我们该做的。
我们常常会选择一个安全的方式,可能这并不是对方最想要的方式,因为我们都很害怕自己是那个做决定的杀手,所以我们都很想打安全牌。
04
如何面对告别的部分?
▲图片来源:Akira Kusaka
把老人送进一个安养中心,有专人照顾,我们就可以免于承担那个结果,可那不一定是我公公想要的。
我现在讲起来似乎很容易,可当时做这个决定很困难,你一直在思索,一直很害怕,还要跟家人讨论,怎样才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式。
我的公公从送进医院到最后离世,前后有一年时间,这期间他送给我们好多学习的功课,让我们一次一次去准备如何面对死亡,如何面对与他告别的部分。
在公公将要过世之前,其实医生已经知道了,他就告诉我们,今天你们不要急着离开,虽然是加护病房,你们就好好地留在里面,然后我们心里就明白了。
毕竟是加护病房,我们不能待太久,医院已经破例了,让我们可以留在里面,好好跟他说再见,好好地跟他道别。
这个过程就是在帮助大家,让大家没有遗憾。
小姑因为在上海赶不回来,我们就用视频的方式,让她有机会可以对话,可以说她想说的部分。
面对死亡的时候,也是在考验我们生命中的创造性,怎样去做我们想做的事,同时也是对方想要的,然后一一去告别。
05
面对失智的老人,该如何照护?
▲图片来源:Gary Bunt
如果我们再往前倒带一点点,如果还没面临死亡,老人生病了怎么办?这也是大家很痛苦的部分。
我的婆婆是失智,我的妈妈是帕金森。
面对失智的老人,你们会经历一个很痛苦的部分,就是老人慢慢会不认得你了。
开始的时候,我的丈夫和他的兄弟姐妹,就会一直想要告诉自己的母亲我是谁。
我的先生是一个孝子,所以他的妈妈现在还认识他,可有时也会把他认错。
婆婆看到我的时候,叫我安妮姐姐,安妮是她的保姆,我先生开始就很生气,说她不是安妮,她是赖念华,她是你的媳妇。
我就跟先生说,不要跟她计较,当她叫我安妮姐姐的时候,我就说,“嗨,安妮姐姐来了,有什么事情要告诉我吗?”
我就可以跟她互动,会很开心,不会生气,也不会有挫折感。
然后她就说,安妮姐姐,你为什么今天才来?我说对呀,安妮姐姐太忙了,不好意思啦,你就可以一直跟她发挥这个对话。
这个办法真的很有用,你不用去纠正,因为她有时候会记得你,有时候又会忘记。
你一定要做她过去熟悉的事,一定要刺激她,一定要跟她互动,你越不互动,她退化得越快,失智得越快。我的婆婆几年前失智,可是她现在维持得非常好。
她以前是幼稚园的园长,我们就找了很多儿歌给她听,让她跟着一起唱《两只老虎》,她就特别开心,一边做动作一边唱。我先生是学音乐的,这方面是他的专长,我就拜托他来做这些。
我跟先生说,你现在回家就带她做这些事情,跟她玩一加一等于多少,二加二是什么,玩那些最简单的东西,她的认知退化就会变慢。
等这些都玩熟悉了,我们就会给她放邓丽君的《小城故事》,放那些她之前会唱的歌,某一段歌词她记得,就会大声唱出来。
她之前喜欢看《包青天》,先生回到家就用ipad给她放《包青天》,陪她一起看。
然后我就要每一个去看她的人,都陪她做这些事情。
连医生都很吃惊,你们怎么可以帮助她保持得这么好?我就是把专业上学到的东西,用在自己的家人身上,它真的有用,陪她做一些小朋友的游戏,她超级开心。
我的公公在住院前都没有失智,你知道为什么吗?因为他非常喜欢做两件事,一个是打麻将,一个是玩超级玛丽,他可以打到最后一关,孙子们都非常崇拜他。
小孩每次玩超级玛丽快死的时候,就会喊“爷爷来救救我们”,然后他就会来救大家,这无形中给老人创造了一个成就感。
老人最害怕什么?就是我没有用了,我没有功能了,这对他们来讲是最大的失落。
06
坚持一个人照顾,会把自己累垮
▲图片来源:Gary Bunt
另外一点我要提醒大家,当家属生病的时候,如果你坚持一个人照顾,最后会把自己累垮,而且照顾会变得没有品质。
我看到很多孝顺的儿子或女儿,照顾到最后很疲累,于是开始抱怨,开始心烦。
你一开始烦了,就会口出恶言,我在做个案的时候经常看到这种情形,他们就开始自责,很懊恼,觉得自己怎么这么不孝。
我就会告诉他,不是你不孝,因为当你承担了所有照顾责任时,没办法让自己有喘息的机会,你当然会有情绪。
这个过程中,最难的是放手。
我哥哥就是典型的孝子,他是一个企业的老总,为了照顾妈妈提早退休。
一个曾经呼风唤雨的人,每天早上买好早餐,送到妈妈家,陪妈妈一起吃。
吃完早餐,陪妈妈看电视、聊天,接着一起吃午饭。
妈妈午休的时候,我哥哥才可以出去散步,然后接着又要陪妈妈散步。
接着带妈妈去健身房踩脚踏车,然后回家吃晚饭。
等妈妈洗完澡就寝之后,他才回家。
我哥哥是很宠弟弟妹妹的人,这一年照顾下来,我发现他也开始有一些情绪。
我跟他说,哥哥你太累了,要不把妈妈送到我家来,我们轮流。
哥哥就问我,你可以天天像我这样吗?他说你这么忙,妈妈需要有人在身边陪着,你可以做到吗?他会期待我可以跟他一样。
他是一个孝子,我猜他很难做一个好丈夫。
就在前不久,他突然发现自己心脏不太舒服,这回必须把妈妈送到我家了。
把妈妈接过来以后,我还是一样工作,早上陪她吃完早餐后,我就开始工作了。晚上回到家,我可以先陪陪她,跟她开开玩笑。
我觉得哥哥是在被迫的情境下放手的,其实他不愿意放手,也不敢放手。因为他认为,没有人可以像他一样尽心尽力照顾妈妈。
我哥哥跟我说,不好意思啊,让你照顾妈妈。我说你怎么可以这么说,我说谢谢你,还好你去做个手术,终于让我有个做女儿的机会。我会告诉他,你不要剥夺我做女儿的权利。
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互动,因为我的母亲也会非常依赖他,一直跟我念叨哥哥有多好,有多孝顺。
我妈妈在说这些的时候,我一点也不嫉妒,一点也不生气。我承认那是事实,我哥哥真的很棒。但是我不会因此觉得自己有问题,因为我也尽力做了我可以做的部分。
我曾经跟妈妈说,我觉得其实我也很优秀,我也很孝顺,可是因为我有一个太孝顺的哥哥,我永远没办法赢过他,于是我选择放弃,我不要争第一名。
你需要面对的是自己的功课,要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情,否则手足之间会产生问题。
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,可不可能有保姆?如果永远都是你一个人照顾,真的到最后会累垮,照顾的品质也会打折。
这时你千万不要自责,也不要内疚,因为你是人,你不是神。
07
老人其实是在面对自己的失落
▲图片来源:Gary Bunt
我们都希望能够贴身照护,可是你在外地工作,那怎么办呢?你就要退而求其次,譬如可以提供金钱资助,也可以通过视频来联络,可以想出有创造性的方式,来满足老人的需求。
我想提醒大家,很多老人在说话的时候,其实是在面对自己的失落,但是听起来好像在评价你,比如“我很可怜,没有人理我”之类。
并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,他们在感叹自己失去了生命中原有的角色,他们在面对自己的失落,不知道如何自处,才会有很多埋怨。
身为子女,或是照护者,就会觉得这些话是针对自己的,使你有罪恶感,甚至会很想解释,最后你就生气了。
我们先要看到,一个年迈的老人,他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?
我们看看社会上对老人的评价,“人老了就没有用了,你要有贡献人家才会喜欢你,你没有生产能力了,不要给别人添麻烦,否则别人就会讨厌你。”
你不会这样对待父母,但是老人活在这个社会里面,很快就会用这种社会评价来看待自己,你看我老了,我走不动了,也做不了什么事情了。
作为子女,你只要觉得自己做到了,问心无愧了,就OK了,不要老觉得他在挑自己的毛病。
08
如何让老人有价值感?
▲图片来源:Gary Bunt
老人很担心自己没有价值,你如何创造价值给他们?譬如一位老人家做了一大桌子菜,其实都是你过去很喜欢吃的,可是你现在不吃这些了,很可能你会生气的说,“你干嘛烧这些菜,我都不能吃!”
可是对老人来说,他是以这种方式呈现爱与表达,也是呈现自己的价值,所以请不要剥夺了他们的价值。
你应该让他继续去超市买东西,不要帮他买,为什么?因为去超市买东西让他觉得自己有能力,我们不要剥夺这部分。
当你看到一个老人抱着十斤大米爬楼梯的时候,可能会想老人的孩子太不孝顺了,为什么不在网上帮老人买好呢?
可是这位老人的回答是,“我不想最后终老在床上。”
一项研究表明,如果我们可以一直维持生活工作的能力,到最后你不能动的时候,大概一个礼拜就会离开这个世界,你的终老就会结束了。
可是现在的情况是,我们的器官都很好,却躺在病床上,所以我们无法终老,最后只能在病床上等待死亡来临,这是很可悲的。
如何让自己可以面对身体的老化,面对这个过程,是很重要的事情。
关于如何跟父母谈论死亡话题,我们可以透过邻居老人过世,或者电视剧中跟生老病死相关的剧情,来跟父母聊天,慢慢揣摩他们的期待。
我跟妈妈谈这些的时候,她就会说,你们不要在我身上插一大堆管子,那不是我要的。
而且她说,“我觉得我活到现在,已经很满意了,希望能在睡眠中离世,那是最好的。”
刚开始我们没有谈这么深入,我会说谁谁过世的时候,你觉得他们家丧事办得怎么样?其实都是潜移默化,试探性地去讨论,知道什么是她想要的,然后才能帮到对方。
- END -
《好好告别》
【此念】赠书福利
你会做些什么,
让老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?
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
与我们分享
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
送出
[英] 凯瑟琳•曼尼克斯
《好好告别》一本
活动截止时间:2024年3月5日
活动解释权归【此念】所有
💗💗💗
赖念华近期直播活动预告
第1场
嘉 宾
赖念华
台湾台北教育大学
心理咨商系荣休教授
赖念华
为人生下半场预备——退休生涯
2024.3.6(19:30)
第2场
赖念华
主动面对角色、健康、人际的失落
2024.3.13(19:30)
第3场
赖念华
面对老化人生——饶了自己放过他人
2024.3.20(19:30)
第4场
赖念华
面对死亡——好好说再见
2024.3.27(19:30)
点击下方图片
即可观看《生命·成长》第一季 赖念华
👇
出品 | 此念
编辑 | 柯勇
排版 | 小战士
大家都在看
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
黄翔:智力不是开发出来的,而是刺激出来的
南开大学张静教授:找到人生定位,感受意识觉醒
做自己人生的主人,为什么这么难?
点击阅读原文,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
喜欢~马上点击在看 ❤